您的位置: 首頁 中醫養生中醫保健養生詳細

如何預防中暑

發布時間:2016-08-11 17:40 本文來源:腦病科 朱坤林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癥候群,以高熱、皮膚干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特征。核心體溫達41℃是預后嚴重不良的指征,體溫超過40℃的嚴重中暑病死率為41.7%,若超過42℃,病死率為81.3%。

一、中暑的分類

根據我國《職業性中暑診斷標準》(GB11508-89),中暑分為先兆中暑、輕癥中暑、重癥中暑。

先兆中暑、輕癥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頭痛、頭昏、多汗、疲乏、虛弱,惡心及嘔吐,心悸、臉色干紅或蒼白,注意力渙散、動作不協調,體溫正?;蛏叩?。

重癥中暑包括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

熱痙攣是突然發生的活動中或者活動后痛性肌肉痙攣,通常發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腸肌和跟腱),也可以發生在腹部。肌肉痙攣可能與嚴重體鈉缺失(大量出汗和飲用低張液體)和過度通氣有關。熱痙攣也可為熱射病的早期表現。

熱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導致體液和體鹽丟失過多,常發生在炎熱環境中工作或者運動而沒有補充足夠水分的人中,也發生于不適應高溫潮濕環境的人中,其征象為:大汗、極度口渴、乏力、頭痛、惡心嘔吐,體溫高,可有明顯脫水征如心動過速、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無明顯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表現。熱衰竭可以是熱痙攣和熱射病的中介過程,治療不及時,可發展為熱射病。

熱射病是一種致命性急癥,根據發病時患者所處的狀態和發病機制,臨床上分為兩種類型:勞力性和非勞力性熱射病。勞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內源性產熱過多(如炎熱天氣中長距離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發生;非勞力性主要是在高溫環境下體溫調節功能障礙引起散熱減少(如在熱浪襲擊期間生活環境中沒有空調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數天之內發生。其征象為:高熱(直腸溫度≥41℃)、皮膚干燥(早期可以濕潤),意識模糊、驚厥、甚至無反應,周圍循環衰竭或休克。此外,勞力性者更易發生橫紋肌溶解、急性腎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較高。

二、如何預防中暑:

1、衣著:外出時穿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的織物,應少穿化纖品類服裝,切忌為了顯露身材穿著過于緊身、不透風的衣褲,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

2、飲食:夏天可進食含水量較高的蔬菜和新鮮水果,如生菜、絲瓜、冬瓜、黃瓜、西紅柿、桃子、西瓜、楊梅、梨等,用來補充機體丟失的水分。另外,飲用乳制品、果汁等亦是較好的選擇,既能補水,又能滿足營養之需。切忌為圖口爽而貪涼飲冷。

3、休息:夏天日長夜短,氣溫較高,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消耗增大,容易感到疲勞。保持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腦和身體各系統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學習,也是預防中暑的措施。最佳就寢時間是22時至23時,最佳起床時間是5時30分至6時30分。睡眠時注意不要躺在空調的出風口和電風扇下,以免患上空調病和熱傷風。

4、出行:夏日出門前記得要備好防曬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時在烈日下行走,因為這個時間段的陽光最強烈,發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時的10倍!如此時必須外出,就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有條件的最好涂抹防曬霜;備足水和飲料。老人、孕婦及,心血管病患者,此時應盡可能減少戶外活動。此外,出行前備上十滴水、藿香正氣水、風油精等防暑降溫藥品十分必要,以防應急之用。

三、遇中暑如何處理:

1、溫開水一杯給病人緩慢飲下,并扶到空氣清新陰涼的地方。

2、當患者出現熱昏厥情況,可用一茶匙食鹽混合600ml水慢慢飲下。

3、按摩太陽穴(有風油精更佳) 。

4、如暈厥,用手指甲刺激人中穴(鼻唇中間上1/3處)。

5、胸悶不適者,解開衣領,加按內關穴(腕紋上二寸)。

6、用按摩或刮痧方式刺激中沖穴(中指尖端)、百會穴(頭頂部兩耳尖邊線之中點)、涌泉穴(足底心前1/3處)、令病人盡快蘇醒。同時可用西瓜皮或濕毛巾為患者擦身,加速體溫下降。(注意:如遇重癥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就近醫院,同時采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四、家居清暑食療方

1、西瓜翠衣湯:西瓜皮洗凈后切下薄綠皮,加水煎煮30分鐘,去去渣加適量白糖,涼后飲用。

2、冬瓜(或絲瓜)螺仔湯:將洗凈的螺仔與切好的絲瓜或冬瓜片燉湯,待溫時飲用。

3、冰糖綠豆湯:將適量冰糖與洗凈的綠豆一起煮湯,待涼時飲用。4、綠豆酸梅湯:將綠豆與楊梅適量加水煮爛,加適量白糖,待涼       時飲用。

5、海帶冬瓜湯:將海帶與冬瓜、香油及鹽適量燒煮至熟,待涼時飲用。

                      (腦病科 朱坤林)

偷拍色图 最新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国产精品观看在线亚洲人成网 亚洲视频在线一区 香港一级二级三级av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