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功能鍛煉的分期
骨折的不同階段其鍛煉方式不同,一般分為早、中、晚3個時期。
早期功能鍛煉。一是此期為傷后2周內,初期局部疼痛、腫脹明顯,骨折斷端復位后尚未愈合,容易發生移位。至術后2周末,創口基本愈合,疼痛緩解,鼓勵患者進行主動鍛煉;二是此期鍛煉以患肢肌肉舒縮活動為主,是在關節不活動的情況下,進行肌肉主動收縮和舒張練習,即靜力練習。上肢術后患者進行握拳和手指活動,下肢術后患者進行股四頭肌靜態收縮和足趾活動,脊柱或髖部術后患者要協助完成翻身及患肢的活動等;三是進行健康肢體關節與肌肉的活動。
中期功能鍛煉。一是此期為傷后3至6周,此期骨折肢體的腫脹與疼痛明顯緩解,骨痂逐步形成,骨折斷端接近臨床愈合;二是此期鍛煉以早期鍛煉為基礎,加大活動強度、活動量及活動時間,進行較大幅度的關節活動,要繼續進行肌肉舒縮,逐步恢復患肢關節活動,要逐步增大活動力量和范圍,循序漸進,逐步恢復肢體的功能;三是此期時間較長,鼓勵患者堅持鍛煉,促進患肢的恢復。但應注意,關節活動不要過于劇烈和粗暴,還要限制一些不利于骨折連接和穩定的活動,如上肢骨折術后,前臂不要左右搖擺,過度下垂,以免發生骨折移位或骨不連。
晚期功能鍛煉。一是此期骨折已達到臨床愈合,關節活動范圍應逐漸恢復正常;二是此期鍛煉要有針對性,如針對股骨干骨折術后的膝關節屈曲障礙、股四頭肌萎縮,應重點鍛煉膝關節的活動??蛇M行持重鍛煉,如上肢捏拿物品,下肢負重行走(先以雙拐及健肢支撐身體,患肢足尖輕觸地面,逐漸以腳掌著地進行負重活動);三是加強全身活動,配合理療、針灸等,促進肢體盡快恢復。
骨傷一科 牛清麗